2018大數據顯示:全國58位高考狀元,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!
來源:家長學院 文章作者:佚名
俗話說: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!”這句話用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! 根據2018年高考數據的大調查,全國58位高考狀元,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都驚人相似。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:“你看看XXX家的孩子,多么努力、多么聰明,成績那么好!”但是卻從來沒有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什么問題。 優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會注重方式和方法,總是按照他們一貫的思維去要求孩子,從不會和孩子交流溝通,也不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,把成績作為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,總是在外批評和貶低孩子,試問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他們又能有多優秀呢? 全國58位高考狀元,他們的教育方式驚人的相似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: 1、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,而是思考 很多學生是為了學習而學習,把學習當成是一種任務,還有很多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是為了老師學習,或者是為了父母學習,這種學習狀態可能會好一陣子,但絕對不會好一輩子。 學霸熱衷的不是學習,而是思考,對于他們來說,書本不是學習的工具,而是思考的工具。他們有很多設想和理論,甚至可以和老師對戰PK,只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。而這種思考,來源于幼時父母對于孩子的啟發。小孩子都有很多問題,他們都會跑來問父母,有的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,而有的會說不知道,而聰明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探討,啟發孩子去思考。 2、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 很多父母認為,學霸就一定是要每天不斷刷題的,而學霸的父母也都是非常嚴厲的。其實不是,在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里,更能培養出學霸。因為他們心里有愛,充滿了自信,能夠勇敢去追求和表達自己想要的一切,他們知道,無論自己做什么,父母都會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后盾。 采訪中,99%的孩子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:“寬容、溫暖、信任,像朋友一樣!”家庭氛圍輕松,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信任,孩子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,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,爭吵,那么孩子就會整天為這些事情發愁、苦惱、憂郁,又怎么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呢? 有段話很好的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系:“孩子成績差,多半是缺乏安全感,能量在內心的沖突中消耗殆盡!” 3、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采訪中,很多孩子很少提及父母對于自己的口頭教育,說的最多的確實孩子行動上的影響。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:“偶爾我也會厭學,不想學習,爸爸媽媽注意到了,也不會去說什么,就把電視關掉,坐下來安靜的看書,我看到他們都在學習,我自然也不好意思貪玩了!” 董卿也說過:“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,你就做什么樣的人!”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,你給他什么樣的環境和教育,他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。如果父母整日打麻將,不學無術,啃老一族,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學會關愛老人,努力上進呢? 4、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,父母不要總是盯著別人家的孩子,別人家的孩子取得好成績,就立馬去打聽他們用了什么樣的方式,去了什么樣的補習班,做了什么活動,然后立馬給自己的孩子安排上,然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并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。于是就開始責怪孩子:太笨了、智商不高、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等等。 作為父母,要善于發現孩子的有點,并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,鼓勵和表揚孩子,激發孩子內心的求知欲和好勝心。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和被動消極的學習,學習結果肯定是天差地別的。 5、閱讀經典、培養語感、拓寬思維 董卿說過:“我也不知道讀書的意義是什么,但是我敢肯定的是,我讀過的書會在未來的某些日子里讓我變得更加優秀。”閱讀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,小時候可以從故事開始,大一點了可以從散文詩歌開始,最后開始閱讀經典,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,就一定有其獨特的見解和情懷,會讓孩子受益良多! 這些都是大數據顯示的家庭教育方式,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,父母首先要學會做一個合格的父母!
·上一篇文章:父母須知:兒童興趣發展的三個階段
·下一篇文章:2017年高考狀元大數據:什么樣的家庭盛產學霸?
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:
http://www.022tjhj.com/news/jia/205161633432552.htm